公司动态 分类
关于“校猫”问题的绿色社会工作介入实践 社工课威客电竞官方网站

  威客电竞对流浪动物问题的治理是全球性难题,我国整体上对流浪动物救助的状况也不容乐观,H校作为流浪猫的聚集地也一直存在校猫治理困境。基于此,H校猫猫大会以绿色社会工作为行动框架,展开了系统性介入,包括问题需求与评估、理论工具的使用和专业性介入,并呈现了介入成效,进行了专业反思。该案例认为在绿色社会工作视角下,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对社区公共问题进行介入,在行动目标、行动对象和合作方式上都要关注到系统性力量,在介入机制上,可以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挖掘社区优势,联动多方资源,进而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流浪动物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流浪动物主要是指以城市中的各公园、大学校园、居住区等为主要聚集地的无主猫狗。一般情况下这些地方无人干涉且人流密集偶尔有人喂养,给流浪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客观条件。既有文献对一些城市流浪动物的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我国每个城市几乎都存在流浪动物的问题,街头随处可见,它们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第三类居民。它们数量繁多,已对当前的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且这些流浪动物无人看管,一些地方出现流浪猫狗伤人的事件,对市民安居、交通等构成一定影响。从动物福利角度看,流浪动物平均寿命极低、身体状况普遍,种群繁衍无序,健康状况无法保障,不符合生态和谐发展中动物保护主义的要求。

  从对流浪动物问题进行治理的角度看,一些政府为了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市民人身安全会采取相关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并无流浪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且有些地方也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流浪动物做出专门的保护管理措施,因此许多地方直接对流浪动物进行捕杀,产生了一些由于恶性扑杀流浪动物导致的舆论事件。在此背景下,民间救助体系上构成了实际的治理主体,在流浪动物管理和救助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在取得较好管理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救助工作得不到法律法规等显著支持,顾虑重重;经费完全靠自筹,缺口严重;救助人员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流动动物种群控制难度大。因此,虽然当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经有规模较大的流浪动物救助站和小区内业主救助动物自治组织探索形成的良好救助实践,但整体上对流浪动物救助的治理状况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环境保护的“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被人们所接受,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动物的重要性。20 世纪 70 年代,非人类中心主义论开始兴起,人们开始放弃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道德责任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在这一思潮下形成了动物权利主义和动物福利主义两种派别。在 20 世纪 70 年代,逐步形成了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环境保护思想,这种思想被相当一部分的民众所接受,并成为了主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是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革命,它要求人们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中的一切。人们对待自然界不应再以征服者和索取者的态度出现,人类不应违背对自然的道德和伦理。自然应以一种平等的、道德的方式存在,脱离几千年来“被所有者”姿态。

  在“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发展下,植物与动物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的相互依存关系也逐渐被重视,甚至在实践领域形成了成熟的“园艺治疗”和“宠物治疗”方法,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人与自然的链接,重申了人类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

  上述关于流浪动物治理的问题和保护动物观念的提升在广东省H校均有显著呈现。H校作为一所本科院校,目前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集中在一个校区。在校学生常年保持在2万左右,教职工1300人左右,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区域,也成为流浪动物,尤其是流浪猫觅食和栖居的集中地。据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介绍,在高峰时校园流浪猫有120只左右。目前维持在70-90只,除了个别未到绝育月龄的几只幼猫(同时在给它们找领养)和抓捕难度大的8只猫咪左右,均已绝育,它们主要分布在学生宿舍区、生活区、教职工食堂、图书馆门口、校门口一带易觅得食物的区域。

  在日常校园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喜欢猫咪,包括投喂食物、撸猫、拍猫咪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在随机进行的校园问卷调查中,有76.67%的学生都表示有与宠物相处的经历,有96.23%的学生认为应该保护流浪猫。但同时,因流浪猫问题产生的投诉与冲突也层出不穷,例如有怕猫的学生在学生宿舍微信群里反应流浪猫上楼及猫咪爬上自动饮水机而与爱猫同学产生的口水战,也有发生撸猫同学被猫咪抓伤事件,还有因猫咪发情、打斗引起的噪音问题而到行政部门投诉的事件等。上述问题构成了不可忽视的校园不和谐现象。

  同时,在对校园流浪猫问题的应对方面,学校一直没有有效措施。在过去,一旦有关于流浪猫问题被投诉到行政部门,总伴随着学校要趁寒暑假把猫咪全部抓走丢到校外的小道消息,这种担忧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也对校园声誉不利。在2015年前后,曾经有过一个未在学校社团注册的猫咪协会在进行流浪猫的有组织投喂工作,但不到一年便消失。每一年校园提案大赛中,总有学生团队提出与校园流浪猫救助管理相关的议题。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和需求,2021年下半年,先由个别学生自发开展校园流浪猫绝育工作,接着由社工老师介入和学生一起,建立正式社团,并开展系统性工作。

  自2021年初至2022年底近两年时间,学校不同的团体和个人(猫猫大会、校园提案大赛项目成员、社工实务大赛项目成员、社工系任课教师)通过不同类型的问卷调查,以及猫猫大会及该社团指导老师对学生、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工作人员的访谈,发现与校园流浪猫(简称“校猫”)相关的问题主要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校猫生存状态看,平均寿命短,健康状况堪忧,食物来源不稳定、不安全,繁殖速度过快。猫猫大会在2022年初随机发放的159份问卷显示,89.94%的学生认为校猫繁殖速度过快。经“H校猫谱”小程序统计发现,迄今在校2年以上的校猫比例在10%以下。而且给校猫投喂食物的学生大部分没有科学投喂理念,加上校猫常翻垃圾桶导致食物来源不安全。

  (二)从对校园环境的影响看,校猫大量存在会导致卫生、安全和噪音方面的问题,问卷显示其比例分别为61.01%、57.86%、45.28%,另有30.19%认为会存在生态问题。具体表现在,校猫进入宿舍楼刨门口垃圾、将剩饭剩菜拖至地面、投喂后产生的垃圾问题和校猫排泄问题。后勤处工作人员也反应,曾经有一年因携带跳蚤的校猫进入某栋宿舍楼,导致跳蚤在宿舍楼繁衍,因此专门开展一次寒假的大规模封楼消杀。在安全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个别校猫在抢食时会误伤学生威客电竞官方网站,导致因此而打疫苗现象屡见不鲜。此外,校猫聚集较多的区域会出现发情期嚎叫、打斗而产生的噪音扰民问题。

  (三)从学生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因对校猫态度差异而产生人际及群体冲突问题。在个体层面,有爱猫学生擅自把猫咪带回宿舍,因此与不爱猫的室友产生人际紧张甚至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群体层面,一旦有学生在宿舍楼栋微信群抱怨与校猫有关的问题,例如“猫咪上楼”“猫咪爬上饮水机”“猫咪翻门口垃圾袋”“猫咪进宿舍并偷吃了虾干”,群里总会引起一片“爱猫”群体和“厌猫”群体的情绪性“骂战”,影响和谐。

  (四)从对校猫救助的方法角度看,还普遍存在无意识状态。虽然问卷显示96.23%的学生认为应该救助流浪猫,76.67%的学生投喂过流浪猫,但是在科学投喂和国际通行的控制流浪猫繁衍数量、提升生存质量的“TNR”方法上,72%的学生都是无意识状态。

  (五)从学校社区对校猫问题治理的角度看,存在治理主体不清晰、治理模式欠缺、规章制度模糊的问题。对流浪猫问题的治理是普遍难题,在校园内亦然。一方面,由于规章制度中只有一条“禁止学生在宿舍饲养宠物”,导致关于校猫的其他问题缺失对应的处理依据。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因校猫而产生的各种投诉,学生处、后勤部门、保卫处的相关处理措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例如,由校猫导致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就由学生处介入,卫生问题归后期,校猫上楼归保卫处,但这些处理方式均为碎片化。

  2.构建有效、创新的校猫问题治理模式,为其他流浪动物救助问题提供借鉴,提升人与环境的友好关系。

  2.在1年内显著降低由于校猫导致的卫生问题投诉数量和因校猫伤害导致的投诉及狂犬疫苗接种数量。

  3.在1年内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社团公众号、工作坊、官方宣传平台)和教育,提升学生对校猫的科学认知意识,缓解由此导致的人际冲突,显著降低冲突次数。

  4.在1年内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师生科学投喂和科学救助的知识与行为,减少盲目投喂现象,提升TNR认知比例。

  5.在1年内形成一套有效的校猫问题治理模式,并通过多种途径为政策制定方建言献策。

  该案例是建立在绿色社会视角下展开相应的行动。传统的社会工作实务和研究聚焦于社会环境中的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的是面向社会环境的系统方法以及包含在其中的个人空间,但是很少关注和介入服务对象居住环境的恶劣状况和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群的伤害状况。而绿色社会工作则同时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人的福祉,并且认为社会与物质环境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多米内利指出,绿色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参与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整体方法,整合了以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为中心的结构分析与响应个人、团体和社区的福利需求以及保护环境的职责,批判了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地球资源的不负责任的开发,认为所有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跨代性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发展人类与动植物群和谐共享地球的可持续生活模式至关重要,而建立在这种相互依赖基础上的团结保证了人们关心他人的义务以及现在和将来受到他人照顾的权利。 基于“环境正义”(重视的环境权利)和“人类与动植物群和谐共享地球”的核心理念,在开展行动时,主要以下面两种理论作为指导。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 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他指出,个体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嵌套系统,每一个系统中嵌入了一个子系统,大系统中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子系统,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这一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要关注人的发展必须把人置于其所处的生活空间中进行思考,要关注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空间、资源分布与个人的生活经验。

  生态系统理论总结了个人营造或维持与环境匹配的三种不同途径:改变自己,满足环境的需求,并利用环境的优势;改变环境,使其回应个人的需求与目标;改变人与环境的互动,使两者达到更好的适应。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这些系统构成生态系统理论的模型。虽然本案例关注的是校园环境内流浪猫与人和谐共处的问题,但对该问题解决的核心仍然是人主观能动性发的挥,因此生态系统理论,尤其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模型是适用的。面对校猫问题,可以把自然环境、校区的社会环境都看作生态系统整体,介入行动将从法规政策、(校园)社区组织关系、人际关系、人与校猫的互动等多个层面对校猫这一社区公共问题进行分析,将问题放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提出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解决方案。

  1989 年,美国堪萨斯大学 Dennis 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对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优势视角进行了系统分析,被看作是优势视角理论的开端。优势视角强调挖掘服务对象的优点,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面临的困境。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假设:第一,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第二,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第三,与服务对象合作,可以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第四,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第五,专业关系。

  总的来说,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即使服务对象当前深陷困境,但他依然有内在的优势,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积极发掘服务对象潜在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面对生活。就本案例来讲,服务对象是校园这个社区。在解决校猫相关问题时,要看到社区自身在经费、智力、关系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强调了与各部门各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为社区公共问题的解决。

  该案例呈现的介入行动是一个从自发到有组织的变化过程,并未一开始就遵循社会工作实务“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资料收集与问题评估-制定计划-介入-总结与评估-终止与结案”的通用过程,因此整个介入行动以纵向脉络表述,并在其中呈现专业方法与技巧。

  2021年11月13日,一则名为“惠大猫猫·一只猫咪的来信”的推文在学生朋友圈平台广泛传播,以猫咪的口吻请求大家关注校园流浪猫,并在文末附上二维码且配文“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我们希望所有的流浪猫咪都能找到自己的家,不再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不再出现虐待动物的事情。如果你想加入我们,请扫码加入群聊~”。自此,一个自发组织救助校猫的学生团队(核心成员5-7人)进入大家视野。据发起人之一YY表示,他们决定创办公众号走进公众视野,主要是想让更多人关注到校园流浪猫现状,并汇聚更多力量参与救助行动。而助推这种行动的诱因是近期有两只大家都长期关注并喜爱的校猫因生病去世而牵动人心,且救治费用不低,迫使他们想办法让更多人参与。

  推文附上的二维码迅速被关注者添加,500人的群成员限额很快满员,以至于后来又开了二群。群主对于大群性质的界定为“平时喜欢猫咪、关注猫咪的师生,都可以在群里进行分享、聊天,因猫而聚”。至案例撰写之日,两个 大群的成员总数维持在800人左右,且长期保持在活跃状态。

  负责人表示,他们核心团队成员有7-9人,有人负责与宠物医院对接猫咪绝育和救治事宜,有人负责公众号运营,有人负责救治经费管理,有人负责日常抓猫(去绝育),还有同学开发了小程序对校猫建档。这些工作已默默开展半年之久,至建立公众号时已绝育并送养出去猫咪3只。之前通过每月在深圳猫网申请免费绝育名额,虽然数量进展缓慢,但工作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直至给生病校猫治疗,才发现经费压力很大,以及看到猫咪去世“真的有特别大的情感消耗,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组建社团,让更人多参与对猫咪的救助中。”

  借助公众号和微信群的校猫故事呈现,有师生主动表示可以赞助“奶茶钱”给猫咪看病及绝育,公众号后台也收到关于募集经费及财务公开的操作性建议。此时,校猫救助团队的“江湖称号”有如下几个:校园流浪动物保护协会(简称“动保协会”)、猫协(因主要救助校猫)、猫猫大会(因公众号名称而流传),为了方便对外进行联系并形成统一印象,团队把名称确定为猫猫大会,在校猫经常出没的地方贴相关告示时也落款“猫猫大会,联系人电话”。

  当团队进入公众视野,相应的问题便接踵而至,包括但不限于善款募集与管理,对猫咪绝育疑问的回应,疫情期间接送猫咪至校外绝育和医疗的方式,校猫栖居之地的卫生问题,等等。核心问题是对爱心经费的使用和信息公开,以此为核心,关于猫咪抓捕(方法及经验传递)、对接医院、经费管理等系列问题都要规范起来,以回应问责。此外,作为一个要运作活动经费的学生社团,需要有学校主管部门进行指导性管理和监督,在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时,也需要确定的身份。

  基于此,猫猫大会着手准备相关资料提交申请至学校团委下属的社团联合会,在这个过程中经讨论确定了组织架构,包括“会长+秘书部(负责与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各种行政事宜)+财务部(负责活动经费管理)+宣传部(负责公众号运营及各类活动的宣传事宜)+活动部(负责日常抓猫及猫咪活动区域的卫生管理)+外联部(负责与宠物医院及校外资源对接)”,同时邀请密集关注猫猫大会状况并持续给予支持的社工系老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

  (三)为成效而专业化:邀请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并开展专业行动

  社团正式成立之后,一方面实现了自己拥有正式身份的初衷,另一方面基于系统性力量的推动,行动更加专业化,成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以全面提升。

  社团创立的初始目标是拥有正式身份,以提升经费募集和使用、对外沟通等的合法性,核心目标还是进行校猫的TNR。但是从社团走入公众视野开始,便发现与校猫相关的问题不是只进行TNR就可以解决。例如,在进行社团申报答辩时,社团联合会关注的是开展活动的频次,背后呈现的是社团发展的持久性问题;在微信群活跃的聊天内容中,会时常呈现被猫咪伤害而去打疫苗的信息,也有学生把猫咪带进宿舍的照片,还有因理念不同而发生的争吵,背后呈现的是人猫如何科学相处的认知问题。因此,正式成立社团之后,行动目标拓展至多层次,包括:持续开展TNR,控制校猫数量,提升校猫生活质量;不定期开展关于ENR、科学投喂、人猫相处等的线上知识宣传;不定期开展关于环境和谐、生命教育的线下工作坊等。

  台湾作家朱天心(亦长期从事流浪动物保护议题)在《那猫 那人 那城》一书中开篇便讲到“猫志工们就大不相同,总独来独往,月黑风高才出没,因此要找到他/她们,并联系、合作,比驯化一只猫科动物更难。”说救助流浪猫的“爱妈们”也都具有猫性。这种描述在猫猫大会的成员身上也有明显体现,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我们都社恐”,事情可以做,但不爱跟人打交道。但是这种理念在社团成立之初便遭遇了各种行动困境。

  猫猫大会作为整个学校社区系统中的一份子,其行动必然会受系统制约,并对系统产生影响。社团正式成立之后,要发布招募会员的线上信息,按照社团联合会的规章制度要求,社团的活动宣传等推文必须遵从联合会的格式和内容规范,通过联合会的宣传审核部门审核通过,并在联合会公众号上发布。此外,社团通过志愿者资源设计并制作了有校猫图案的爱心义卖产品,计划通过义卖筹集部分救助资金。但上述两个议题在与联合会进行沟通时引起一些不愉快,形成了僵局。经社团指导老师介入,化解了误会,确定了议题推进方案,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改变是,猫猫大会了解了作为主管部门的科层制设置合理性,并接收到了其他系统对其理解、关心和支持的信息。其中一个重要例证是团委随后支持了猫猫大会1000余元的经费购买防水猫窝。

  之后,猫猫大会依时参加了团委主办的社团嘉年华、星光夜市等大型活动,宣传了社团理念,也开展了周边产品义卖。同时,猫猫大会在成立之后遇到的特殊问题(自筹经费管理、自办公众号宣传等)及相应管理制度也给联合会提供了创新性的管理思维。此外,当学生处、后勤等部门(因投诉事件)找到猫猫大会撰写关于与流浪动物相处的科普文章时,团队成员不会再觉得是负担,而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倡导机会。

  如前所述,猫猫大会最初的行动目标就是为校猫TNR,但是在有了合法性全面开展工作之后,发现最大的难题不是TNR,而是来自各方的质疑,背后呈现的是“人”的问题,包括态度、认知、观念、关系等。因此,猫猫大会把行动对象从校猫扩展到整个校园系统,具体包括:

  (1)对爱猫人士的相关知识和认知教育。包括通过公众号、学校官网、宣传品张贴等开展科学投喂食物、投喂地点的卫生意识、与猫咪接触的注意事项、领养代替购买的观念倡导。

  (2)对恐猫及无感人士的知识教育及观念传递。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科学认识动物、宠物治疗、生命价值等内容的教育与观念传递。

  (3)对学校主管部门的观念影响。校园系统的良性运转与管理理念、方法紧密相关,因此猫猫大会的行动中,一方面在相关制度框架内开展,另一方面也在相互接触中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并进行政策倡导。

  (4)强化面向志愿者及爱心人士的责任意识。校猫问题的介入行动需要大量志愿者参与,同时也有爱心人士提供善款用于TNR,于是志愿者管理及信息公开化的机制尤为重要。因此,猫猫大会专门开展了针对志愿者的“猫窝制作活动”“万圣节遛(纸皮箱DIY)猫活动”“茶话会”等,对爱心人士专门建立了爱心群进行善款使用的定期公示。

  “五社联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校园作为以学生学习、生活为主的社区,在解决公共问题方面同样适用“五社联动”机制,猫猫大会以“五社联动”为框架,有效链接了多方资源,化解了与校猫相关的社区矛盾,满足以学生为主的各方群体需求。

  (1)以校园社区为主平台,积极构建多样化微平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校园是一个学生与教职工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生活的互动平台,同时从物理环境来看,也是各种动植物栖居的系统。在校园这个平台上除了展演着各种学习、研究、交往等日常行动,也包含着各种微平台给大家实现不同类型的需求。例如,以学生处为主导,提供了关于学生个体成长的平台,在该平台可以解决学生之间的纠纷、开展学生发展等拓展类活动;以团委为主导,提供了兴趣爱好、志愿服务的发展平台;以各二级学院为依托,提供了专业学习与交往方面的平台。猫猫大会解决校猫问题的各种行动正是在校园的各种平台上开展。

  (2)社工专业的指导教师在该案例中发挥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支撑作用。“绿色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环境恶化、工业污染、少数人过度消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移民、争夺有限自然资源产生剧烈冲突的关键环境问题中,应该扮演居民的支持者、社区动员者和资源组织者、影响政策决策的游说者、缓解个体痛苦的治疗工作者、教育者、协调者、文化解释者等角色。”从绿色社会工作视角看,校猫问题反映了在城市环境下,人与流浪动物在有限资源下的冲突关系,关注的不仅是流动动物问题,更是人的问题。在该行动中,社工的主要做法包括:支持猫猫大会对校猫的TNR行动以及关于周边产品义卖、爱心筹款等活动;参与流浪猫救助的资源动员,例如动员更多学生和社会人士关注流浪动物问题,并鼓励更多学生采取积极行动,也组织猫猫大会和社会工作协会共同开展“疫情无情 校园有爱——心理解压及校园流浪动物关爱科普工作坊”;在相关主管部门对猫猫大会部分行动有疑问时,充当解释者,并在社团经费管理制度、宣传平台规范化等政策方面提供建议;在猫猫大会的团队管理和发展方向遇到问题时,社工通过个案会谈、焦点小组等方式给予方向性指引;在科层制管理的角度,社工也扮演了主管部门和学生之间的协调者、解释者角色。

  (3)社会组织既是解决校猫问题的载体,也是核心行动主体。猫猫大会作为(学校)社区自治组织,从自发行动到组织化、规范化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始终遵循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理念。尤其在正式注册社团之后,组织内部分工更加明确,工作效率提高,服务领域扩展,管理能力提升,影响力增大。在控制校猫繁殖数量的TNR行动上,由组织内的活动部负责校猫的抓捕和送医工作;财务部负责善款募集、管理、公开等工作;秘书处负责与相关管理部门对接活动宣传、审批、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宣传部负责推文撰写、宣传品制作等工作。上述纳入组织化的安排,使得与校猫相关的行动都可以纳入行动框架,权责分明,有效提高了行动效率。此外,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也以组织的形式与猫猫大会合作,共同推动校园和谐环境的建设。例如,与社会工作协会一起开展工作坊;与自行车协会合作开展爱心宣传活动。

  (4)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在校猫问题行动中的作用。猫猫大会充分利用了学校丰富的志愿者资源,在投喂点卫生管理威客电竞官方网站、寒暑假投喂工作安排、流浪猫窝制作、宣传视频拍摄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50人左右(根据学生升级的特点会有更新),猫猫大会在充分发挥志愿者特长和意愿的基础上,还在社工的建议下开展志愿者凝聚力提升等团建活动。

  (5)社区公益资源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在校猫问题的介入层面,社区公益资源包括社区内外两种来源。社区内部公益资源包括:在校学生为TNR行动捐助的“奶茶钱”;不同专业学生提供的智力支持与行动,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校猫建档小程序,服装系学生提供废旧衣物制作猫窝的知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义卖产品的设计方案;校内师生提供的废旧物资。社区外部公益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已毕业学生及其他校外人士为TNR行动开展的爱心捐款;宠物医院提供的低价绝育收费;北大猫协和广外猫协提供的社团建设经验;校猫领养人给予的各类支持。这些公益资源成为校猫问题解决的重要补充力量。

  “五社联动”机制的运行充分发挥了优势视角,看到了社区内外潜在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化挑战为机遇。一方面有效链接了多方资源,促成了校猫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凝聚了社区各方力量,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

  猫猫大会的行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公众视野之后,也产生了行动目标之外的“收获”,一是校内各类学生团队把猫猫大会当作调研对象,去了解校猫生存现状问题,二是其他院校找到猫猫大会成员寻求校猫问题解决经验。从猫猫大会创立的初衷来看,遇到的上述两种诉求均已超出自己的行动目标,但从生态系统理论看,校猫、猫猫大会、其他学生团队、其他院校以及其他院校的校猫,都是整个城市流浪动物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共享有限的生态和社会资源威客电竞官方网站。即使猫猫大会在过去一年内有效控制了本校流浪猫的数量,参与构建了和谐的校园环境,但偶尔会有校外流浪猫进入校内,学生也总在流动和更新中,知识和观念的传递没有终点。基于此,猫猫大会从回应环境正义的角度,把解决流浪动物产生的问题变成社团的使命,积极配合与支持一切与该使命相关的个人及组织活动。目前为其他组织提供的经验支持包括:为2022年校园十大提案决赛提供相关行动资料;接受2022年社会工作实务大赛项目团队访谈;为H城市职业学院提供关于校猫TNR的行动经验。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猫猫大会实现了既定目标,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以及访谈等方法,认为介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TNR行动上,共绝育84只猫咪,送养41只猫咪。近3个月观察并记录在档的校猫数量控制在66只。除了个别难抓捕猫咪和校外进入的8只猫咪外,均已绝育。建立猫咪管理小程序1个(H校猫谱),内容涉及猫咪的名字、性别、特点、绝育情况、送养情况、常驻地等个猫信息,TNR、猫咪喂养救助等科普知识。

  2.宣传行动上,在校猫常出没地点张贴科学投喂等知识宣传和注意事项的告示共10张;公众号发布文章共20篇,涉及文明养宠、校猫故事、送养信息、工作总结等内容;在学生处平台发布校猫相处科普文章1篇;通过校园周边产品义卖、招新开展宣传活动3次;与其他社团联合开展宣传活动3次。

  3.与校猫问题的纠纷化解上,共回应线上(微信群和学生个体)质疑4次,回应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的诉求5次。

  4.在资源链接上,共募集爱心经费24163.19元,爱心物资多件(学校资助的10个猫窝和多个喂食碗,同学们捐助的旧衣服、纸箱及各类猫抓板猫窝喂食器),与1家宠物医院建立恒常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常态的废旧衣服和纸箱回收机制。

  5.在志愿活动开展方面,共组织2次共60人次的寒暑假喂猫活动,每月1次的校猫驱虫活动,每周1次的校猫聚集点卫生清理和消毒活动,并开展志愿者团建活动1次。

  6.在政策倡导方面,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设置固定猫窝、宿舍管理等方面的建议2份,通过其他团队向学校提出的建议3份。

  1.校园流浪猫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校猫生活质量提升,寿命延长,记录在册的猫咪失踪和死亡现象减少,很少发现病猫。

  2.由于校猫导致的卫生问题投诉数量和因校猫伤害导致的投诉及狂犬疫苗接种数量明显下降。近半年,关于卫生投诉事件为1起,因校猫伤害导致的疫苗接种事件下降至5起,投诉猫咪上楼事件仅有1起。

  3.通过前述多种渠道的宣传和教育,学生对校猫的科学认知有了明显提升,由此导致的人际冲突次数明显下降,近半年没有出现因宿舍养猫等事件而发生的人际冲突。

  4.师生科学投喂和科学救助的知识明显增加。盲目投喂现象减少,通过近半年的观察发现,在校猫聚集点不再出现玉米、肠粉等不适合校猫食用的食物;同时在最近两次校园摆摊活动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对TNR认知比例高达90%。

  5.“五社联动”成为有效的校猫问题治理模式,通过多种途径联动了正式和非正式资源,有效实现了既定目标。

  6.介入行动获得了多方认可,并产生了影响力。例如学校主管部门给予了经费支持,同城的两所高校向猫猫大会“取经”。

  对流浪动物问题的治理是全球性难题,H校猫猫大会以绿色社会工作为视角,运用五社联动展开的相关行动,有效解决了大学校园这个学生社区因校猫导致的公共问题,为构建美好、可持续的和谐校园贡献了力量。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探讨。

  虽然绿色社会工作强调“环境正义”,即关注在环境退化、灾害应对、废弃物排放中的底层的权利,但是其范式认为,“人在环境中”的“环境”,不只是社会环境,还须更进一步扩及到自然环境,必须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予以全面的关怀,视人与自然为一种平等的关系。绿色社会工作注重社区工作,强调社区抗逆力,主张在地社区层面的生活模式变迁以及公众、集体参与行动,倡导“可持续发展”。

  其中,关注“”的权利、给予“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全面关怀”以及“集体参与行动”的理念在校猫问题上都可以逐一对应去实现。每个社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环境问题,因此要把握绿色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然后根据在地特征灵活使用。就学校社区而言,学生在整体上虽然不能算,但是在校园这种集体生活中,由于其行动受限、经济来源缺乏,导致在事实上的弱势现象。同时,学习、就业等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在情绪、心理方面的失控现象。而校园流浪猫一方面能给喜爱猫咪的学生起到治愈作用,另一方面又产生种群无序繁衍、校园环境安全等问题。因此,猫猫大会基于对学生、校猫这相互作用的一对系统展开行动,在实践过程中看到了社区自身的知识、技术和资源,进而采取共同行动,解决了公共问题,实现了社区可持续发展。

  从该案例的行动过程可以看到,对校猫问题的治理一开始是抱着“治疗”(TNR)的目标,逐渐发现“猫”的问题根源还是“人”的问题,人类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某种动物存在状态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改变人(对流浪动物)的态度、观念,才能预防问题的出现,进而行动目标扩展到“预防”。随着介入范畴的扩大、介入效果的显现,以及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变动,又促使介入行动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了“治疗—预防—发展”的介入视角,这是绿色社会工作整体主义的要求,也回应了“人—动物—环境”这个生态系统框架。(三)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

  该案例中的社工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也是中级社工师,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教学、研究与督导经验,此次行动是一次实务探索。在整个行动过程中,社工具有强烈的角色敏感性,也就是说要警惕自己“过于疏离”或“家长制”,要求自己在行动的不同阶段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如前所述,社工在全程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也扮演了资源动员者的角色,在相关主管部门对行动有疑问时,充当解释者、协调者的角色,还扮演着政策倡导者的角色。在具体行动中,要把行动主动权交给学生(社区社会组织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增强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同时,社工自身也一定要有“环境敏感性”,要看到具体问题背后的系统,才能协助行动者实现最大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猫猫大会的行动也有明显不足,表现在领养人以教职工和毕业后的本校学生为主,影响力和宣传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社会上虐待动物事件的频繁发生,也使猫猫大会感受到在生命价值理念宣传与推广方面的紧迫感。此外,社区对流浪动物来讲是完全开放的空间,行动自由,因此某一区域的关爱行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倡导其他社区甚至全人类共同对流浪动物进行关注。

  [1] 邢月、喻德容,简述流浪动物救助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学术论坛,2019:71-73.

  [2] 张画仪、王楚桐、郑鑫楠、袁浩育、谢璠,法律体制下高校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的现状及管理措施分析[J],法治博览,2021(8)中:24-25.

  [3] 刘涛,高校流浪动物现状及治理方案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9):53-54.

  [5] [美]莉娜•多米内利著,王景迁、齐文华、吴玥译,绿色社会工作:从环境危机到环境正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Copyright © 2012-2024 乐鱼app 版权所有

陕ICP备17020954号-11